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職業衛生事業部專門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職業病風險評估等技術服務。以專業、規范、優質、高效的服務為幫助企業尋求安全的工作環境,為客戶提供現場勘查、方案制定、采樣、分析、報告、評價等一站式服務;所出具的報告可用于政府行政審批、供應鏈管理,制造商自我改善等。
職業健康檢查注意事項
1、必須找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
2、必須按國家GBZ188規范和體檢機構確定的項目進行檢查,尤其是必檢項目不得漏檢;
3、為讓體檢機構更好確定檢查項目,企業應向體檢機構如實提供往年檢測報告、生產工藝流程及使用的原輔材料等相關資料;
4、既要重視每年一次的定期在崗體檢,也要重視崗前和離崗體檢,以免將已患有塵肺病、噪聲聾等患者招入企業,以及避免離崗后人員在其它企業或工作場所因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而發生職業病返回原企業索賠造成的糾紛;
5、體檢結束后,體檢機構一般會在30天內將體檢結果送交用人單位,接到體檢結果后用
6、需復查的要盡快依照體檢機構規定的時間、體檢項目等要求安排復查,診斷為職業禁忌證的應盡快調崗(應有調崗通知書),被診斷為可疑性職業病的須盡快向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職業病診斷;
7、企業須如實提交所有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數及歷年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報告、生產工藝流程、使用原輔材料等相關資料,以便體檢機構能準確地確定體檢人數及體檢項目,不得為節省經費而漏報或少報;
8、體檢結束后須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個人檔案,統一存檔備查。人單位應盡快將體檢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但不得將體檢結果公開告知,即使需復查或診斷為可疑職業病的,也只能通知本人;
【業務概況】:
建設項目完工后、竣工驗收前,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觸水平、職業病防護設施與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綜合評價。
【評價與檢測項目】
*評價項目
業務范圍包括:第一類:1.化工、石化及醫藥;2.冶金、建材;3.機械制造、電力、紡織、建筑和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
第二類:1.核技術工業應用
*檢測項目
1、粉塵
粉塵(總塵和呼塵)、游離二氧化硅項目的檢測。
2、物理危害因素
高溫、噪聲、紫外輻射、工頻電場、高頻電磁場、超高頻電場、手傳振動等10個檢測項目。
3、化學有害因素
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異丙醇、乙醚、甲醛、乙酸乙酯、甲醇、丁醇、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丙酮、丁酮、環己酮等有機物,鉛、錫、鉻、銅、鎳、鈉、鋅等重金屬、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氨、氟化物、氟化氫、硫化物、氯氣、臭氧、氨、磷化氫等共等146個檢測項目。
4、電離輻射
伴生放射性礦放射防護檢測、行李包、車輛、集裝箱等射線安全檢查系統放射防護檢測、工業射線探傷放射防護檢測、工業輻照放射防護檢測、加速器放射防護檢測、含密封源儀表放射防護檢測、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放射防護檢測、非密封放射性物質放射防護檢測、X射線衍射儀和熒光分析儀工作場所放射防護檢
【法律法規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令 第5號)
【檢測評價流程】:
接受委托→收集資料(初步現場調查)→簽訂合同→現場調查→擬訂評價方案→評價方案內審→現場采樣/檢測→實驗室分析→編制評價報告→評價報告審核確認→提交報告
【報告時間】:
自采樣結束之后45個工作日內完成現狀評價報告。
【專業資質】

保密承諾:檢測與評價報告僅提供給委托方和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未經委托方同意不向任何第三方披露,也不作為宣傳材料。
HCT虹彩檢測專注于檢測檢測行業10年,是中國專業、權威的綜合型第三方檢測機構,公司具有廣東省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乙級資質,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專業團隊經培訓合格的職業衛生檢測、職業衛生評價專職技術人員50多名,現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9名,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資深檢測與評價工程師50多名,工程人員和專業團隊技術人員多名,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或相關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占有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90%以上。實驗室儀器設備總資產3000多萬元,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能力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具備中國計量認證(CMA)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資質,為廣大客戶提供公共衛生檢測,職業衛生檢測,環境檢測,空氣檢測,水質檢測,紡織品檢測,環境檢測,安規及認證等一站式檢測服務及綠色解決方案。